Q:「資料」與「資訊」究竟有何不同
A:資料是用來表達一個觀念或一個事件的一群文字、數字、符號或圖表,資訊則是指,在這些中,對於某些人有用的資料。
簡單來說,把經過有整理分析及加工後的資料,才能算是資訊,不然只能算是十分鬆散的統計。
Q:試述設計程式的發展步驟
A:總共分成六大步驟
1.分析問題
應用計算機來解決問題的第一個步驟就是必須先認清問題,盡可能的蒐集資料、加以研析之後做出初步判斷,以確定求解的條件,並尋求
最佳的解答。
2.撰寫演繹法
利用計算機來解決問題,必須了解計算機的處理特性,因為它有一定的處理原則,因此必須符合五個條件
[有限性]、[明確性]、[得具有輸入資料]、[須具有輸出資料]、[有效性],針對特定問題撰寫一個適合的演譯法。
3.撰寫程式
根據演譯法,選用適合的程式語言,並依據該程式語言的語法,將演譯法逐步轉換成程式。接著利用人工閱讀方式逐一檢視該程式之陳述
,以儘可能的減少錯誤之發生。
4.編輯程式
將撰寫完成的程式,利用電腦的終端設備,以交談式方式,從鍵盤輸入程式,並利用程式語言所附的編輯器(Editor),迅速的完成程式的
編輯工作。
5.編譯、除錯、測試及執行程式
程式撰寫完成後,須經由編譯程式(COMPILER)或直譯程式(INTERPRETER)檢查原始程式有無語法上的錯誤,一旦有錯誤發生,則會有錯誤信
息顯示,讓我們以此進行除錯,若無錯誤,則會產生程式可以執行的碼(OBJECT CODE)。
6.文件整理
程式設計完成後,程式設計師應著手整理編訂該程式的檔案文件,以供日後程式維護或操作之參考。檔案文件包括程式規格、演譯法(或程
式流程圖)、資料庫或資料檔格式、操作說明、原始程式列印、測試資料和測試結果、其它有關程式的說明文件。
Q:何謂演譯法(ALGORITHRN)?它具備的特性?
A:演譯法是為了執行一個特定任務而規劃妥善的一群指令,當這群指令聚集在一塊執行時,就可以達成我們所交付的使命。
有限性 - 能在有限的步驟內解決問題
明確性 - 每個步驟都必須條理分明
得具有輸入資料 - 演譯法所需之輸入資料可有可無
須具有輸出資料 - 同上
有效性 - 每個步驟或運算若交給人們用紙筆計算或執行,須能在有限時間內完成
Q:設有一個可裝滿5ML的量杯A及可裝滿3ML的量杯B,AB均沒有刻度,試寫一演譯法量出4ML之水
A:1.設A = 5 , B = 3 , C = 0
2.C = C + (A - B)
3.重複執行1~2的步驟,直到C = 4
4.輸出C之值
5.結束
Q:電腦儲存的最基本單位為何
A:電腦系統中資料儲存的最基本單位是「位元(bit)」,而每個「位元」所能代表的數值只有0與1而已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